5/10
实话说不太喜欢这样的题材,就好像和无聊人士讨论问题一样,最后都是以宇宙,神这类不能证存也不能证否的东西结尾,不无聊啊。
7/10
[Finnish Title] Pitääkö mun kaikki hoitaa?
很搞笑哈,忙碌而有趣的一天。最后看到葬礼我确实笑了。
8/10
[Spanish Title] Aquel no era yo
今年几部短片中最沉重的一部,在战争中原始的小孩和受过良好教育之后的巨大差异,也许他仅仅是千万人分之一,但却是典型中的百分之百。片子可是没有一点点小片的意思,飞机大炮啥都来,那几个镜头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必要嘛。
6/10
社会的角落,老去的人们,哪怕是广场舞,也是自己努力生活下去的方式。
6/10
[Japanese Title] 九十九
很奇特的一部片子啊,不算是降魔,而是对魔的一种敬畏,体恤。补伞做衣服,最终成功出来。总之很另类。
6/10
印尼这国家有够奇葩的,价值观扭曲到令人叹为观止,在媒体时代把丛林法则做到大张旗鼓。不过对于周边的国家来说挺好,自己窝里越横越好,拖出来一帮耸逼。片子拍摄的也就那样,没什么有逻辑的叙事,一群2b吹牛讨论昨天把邻居张大爷贴上标签后干的有多惨。
6/10
莎士比亚的喜剧搬到了现代,唇齿相机妙趣横生,但故事性确实是一般般。
7/10
非常温馨的小故事,老头和小姑娘的互动实在是太真诚了。作家确实是一个神奇的职业,能玩弄人类的想象于鼓掌之间。无论你的年龄和阅历。
9/10
非常巧妙的构思,以文字为基准讲述了三个精彩而矛盾的故事。而最后一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第二个故事的翻版,我偏向于不是,因为life和fiction永远都是不同的东西,生活往往会单调很多,你想要的全部,也许仅仅是一句,I am sorry。精彩绝伦的片子。
7/10
每个人都有一个list,到死都完成不了的。但只要认真对待剩下的日子,就会少几分遗憾,多几分欣慰。
7/10
人物特点在于一个这么冷血的人居然用顾家男来掩饰自己,也许也是他内心的东西吧,从他的杀人原则也可以看得出。通过冰冻尸体混淆死亡时间是最好的扩大疑犯人群的方法,再加上对氰化物的熟练,使得从小就开始杀人的他一直没被发现。不错的片子,Ray Liotta演反派当然是当仁不让。
7/10
很像一个四合院,每家都有一部难念的经。最后让她老爹和她说再见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8/10
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却能给你着实的感动,叛逆期的两个孩子,彷徨中的妈,痛苦中的爸,每一个人似乎都需要彼此才能更好的生活,也正是如同题目,情,让人深陷难以自拔。
8/10
如同Magnolia里的82,Crash里面的撞车,这部通过社交网络将本没有生活交集的人联系来了一起。最后的结局也不可谓不感人,这种类型的片子百看不厌啊。
8/10
生活是毒,萝莉是药。一个萝莉用她的积极向上感染了一个跌入低谷的人。不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啊。
7/10
亲爹妈没一个是东西的,最后继父继母给了小姑娘真爱和欢乐的童年,无可否认亲生父母也是真爱,但真爱意味着牺牲而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挺好的独立电影。苏格兰小妹长得很nice啊。最后是亲生母亲唱的Rock-a-bye Baby:
Rock-a-bye baby,
On the tree top,
When the wind blows,
The cradle will rock,
When the bough breaks,
The cradle will fall,
And down,
Will come baby,
Cradle and all.
7/10
也是海上漂流,也是各种特效,鲨鱼,飞鱼,发光水母。但和同年的Pi比较真的还是有差距,故事上虽然不同,为了补充证明自己的理论,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还是没法证明什么啊。别的先不提就这一程就用了很多现代化的东西啊,比如过去怎么存放淡水,怎么掌握方向,另外最重要的是,如今你知道往什么方向开因为你有地图,而过去在茫茫大海随机乱开碰到Polynesia等于中奖了啊。不知道最后他的理论被采纳了没有,光从片子里看有点二啊。
6/10
[Danish Title] En kongelig affære
关于丹麦启蒙运动的,时期主要是在法国大革命前期。当时的丹麦还是典型的二元君主立宪制,但国家的兴旺自由同时参杂着个人的欲望,同时在资产阶级贵族的压制下,血淋淋是历史车轮的必经车辙。
8/10
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十五年,两个家庭,两代人,到最后才把他们连接在一起。故事算是有新意但略有小概率之嫌,就是所谓的造局了。本来希望俩帅哥对手戏一下没想到就同台了一秒钟。
7/10
作为一部推理剧其实算是成功的,前期的引诱误导做的很好让你比较容易被牵着走,后期的配合狙击也是酣畅淋漓,枪战见的不少但全是狙击手的还真不多。总之作为头脑肌肉男的阿汤也是被英雄化的不止一点。挺好的肌肉片。
7/10
很沉重的话题啊,白血病小孩带走了家庭全部的爱,而留下的人们变得流离失所,度日如年。如果爱的果实注定无法成熟,那爱本身还会永远存在吗?
8/10
[Danish Title] Jagten
电影的主题应该不是在讨论小孩子是不是邪恶的问题,小孩子自然会放出爱,也会放出邪恶,有好的有坏的有诚实的有能撒谎的,甚至会瞬间转变。但大人们的有色眼镜却是永恒的,即使一百条证据能证明这个人是清白的,但诸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类的愚昧言论还是会出来。也就是说道德的瓶颈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成人,换句话讲法律可以给当事人清白却不能摘掉所有人的眼镜才是电影的主题吧。
8/10
主线是两个矛盾,幼稚与成熟的矛盾,男人与女人的矛盾。三对所谓的情侣贯穿着这两组矛盾并影响着彼此。另外一个角度去评析这部电影,从小孩的眼睛里看大人的世界,确实精彩纷呈。从怕,到接触,到爱,到恨,到理解。一个小孩有这么一次旅程其实也就长大了。演Ellis的小男孩Tye Sheridan确实很亮,最后那一幕的哭戏演的真的是好,情感控制的非常得当,也许若干年后能独当一面,是块好料。
7/10
[Hebrew Title] שומרי הסף
Shin Bet的六任掌门人出镜反思一个问题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只有暴力才能解决巴以冲突,而且打击恐怖活动就要忘掉道德。早点一方把另一方打趴下了这个地区就和平了。况且对方还是穆斯林,如果能谈好的话,也应该是你的前辈埃及、拜占庭、印度,哪轮得到以色列。
8/10
[French Title] Ernest et Célestine
呆萌的小鼠和憨傻的大熊,相亲相爱的正能量小故事,你看了会不会觉得一点不做作呢?现代的动画片风格都已经确定,好莱坞就是搞3D动画片,走亲民恶俗路线。日本就是漫画动画片,大眼睛大脑袋感情渲染特别强烈。欧洲就是油画动画片,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精美的油画,情节平实,不恶俗也不煽情。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曾经我们的水墨风格动画片,为什么没有好好发扬下来呢?遥想小时候看过的小蝌蚪找妈妈,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张NB的水墨画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