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主要涉及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书画市场,买方、卖方和中间人博弈的战场。鹰品是书画市场无法根除的牛皮癣。买方、卖方和贋品构成了分析书画交易的三个重要因素。从买方的角度看,作为当时有闲阶层奢侈性消费的一种,书画消费满足了买家收藏、炫富、送礼、行贿的目的;从卖方的角度看,推动了古董商和书画交易中间人群体的滋生,从贋品的角度看,市场发达刺激着應品的泛滥,也使鉴赏力高下成为雅俗之分的标准。
7/10
赶往火星
很久以前的一本书,还没有钢铁侠。大概说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进入行星际时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得到延续,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也将重新被定义。火星直击计划利用合理的预算,采用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生产的构想以及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从而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问题。到达火星后,建立火星基地,用地热提供能源,并利用火星丰富的资源生产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等,同时在圆顶温室中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在完成火星殖民后,开展行星际贸易。
8/10
曹七巧丈夫的残疾使其无法享受女性对爱情的渴求,并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闷。于是她把另一个少爷姜季泽作为爱慕对象,但是传统封建礼教迫使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心灵扭曲。让女儿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深渊。儿子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吞鸦片自杀了。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
7/10
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耶的在住宅设计方面的贡献很大,对新材料积极使用,改变了现代住宅的多米诺系统。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
底层架空(les pilotis):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le toit-terrasse):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横向长窗(la fenêtre-bandeau):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自由立面(la façade libre):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7/10
美国政党与选举
对美国民主的运行机制基本介绍,不仅是这个制度的优点,比如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的彼此制衡,也包括它的缺陷和弊端,比如选民投票率低下、大众初选对候选人缺乏检验标准、竞选费用高昂、选举人团问题、多数职位缺乏竞争等。
1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所以它的政治原则更多体现制衡和妥协。由此产生了两院制和选举人团,并衍生出相对多数获胜、胜者独占、团体制等实际操作规则,让美国政坛呈现两党主宰的格局。
2从政党的形式和功能看,美国政党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诉求,它的施政纲领会不断调整,组织也比较松散,而它的根本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得选举。
3从总统和其他职位的选举流程来看,冷热不均。总统选举万众瞩目,竞争激烈,而有些职位选举无人问津,缺乏竞争。一般而言,提名资格价值越高,竞争就越激烈。
7/10
小说的艺术
昆德拉认为小说产生于现代人的独立思考。哲学和科学相信因果联系,追求确走的结果,而小说恰恰是反对因果,反对确定性的。小说家的使命,是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从而拓竟人类认识世界的边界。昆德拉引用了一首捷克诗歌,来说明小说的意义:“诗人们并不发明诗,诗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它在那里已经很久很久,诗人只是将它发现。”最好的小说家,不是在发明故事,而是在发现,通过发现前所未有的境况,发现人是什么,人都有哪些可能性。
Poets don’t invent poems,
The poem is somewhere behind,
It’s been there for a long time,
The poet merely discovers it.
—Jan Skacel
8/10
洗脑术
1洗脑恐慌的缘起。二战时期的美国士兵在局部战争中被俘虏,他们承认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罪行,并在媒体中公开宣称反对资本主义,这种表态被媒体和军方解释为苏联洗脑的结果。一时间,社会上人心惶惶,美国民众都觉得苏联掌握了能控制人思想的魔法。
2为了应对苏联先进的洗脑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去开展洗脑和反洗脑的研究,包括审讯技术的提高,药物开发以及心理学实验。同一时代,在广告圈,通过潜意识洗脑消费者的说法也得到热捧。很多商家开始在大众传媒上投放潜意识广告,希望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即便在冷战后,各种洗脑的传闻和故事依旧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3洗脑术的真相。苏联人会洗脑的传闻,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迫于舆论压力和利益考虑,美国军方联合媒体创造出了洗脑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不但帮美国解决了军官叛变的面子问题,还强化了人们对苏联的恐惧。同时,中情局借此申请大笔经费开展研究,部门利益得到了满足。广告界的潜意识洗脑也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有一条是最重要的。洗脑本身只是一个万金油般的借口,它让我们把反常行为进行了简单化的解释。在偷懒的过程中带来了心理安慰。但洗脑论调的危害也很明显,它让我们无法对反常问题进行重视和真正科学的研究。
6/10
极简进步史
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都是好事,人类对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的无止境追求,让掠夺自然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会把自己放入一个越来越匮乏、混乱和不安全的境地。现代文明并不特殊,而且错误的代价在不断攀升,需要认识到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所依赖的资源极限值在哪,根据大自然的极限来决定经济发展的极限,控制人口,保护生态,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7/10
诗学
柏拉图对诗歌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诗歌仅仅是摹仿,远离最真实的存在;诗歌激发人的情感,会让人不受理性的控制;诗歌的创作类似神灵附体,没有任何章法。亚里士多德在这三个方面对老师做出回应。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是人类的本能,让人感到快乐,它并不会让我们远离现实,相反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到现实。亚里士多德承认柏拉图所说的诗歌激发情感,但是并不因此是坏的,相反好的诗歌能够让人的情感更符合理性的要求。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创作的一些具体指导,从而表明诗歌创作是一件有章法可寻的、非常靠谱的事情。
8/10
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纽约长大的比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中西文化冲突。Lulu Wang实在会把握人类情感和东方的细腻,片中很多场景都是会真实发生在中国北方家庭里的。非常真实。
7/10
道林·格雷的画像
道林·格雷相貌极其俊美。见了画家霍尔沃德为他所作的画像,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之后干了很多坏事,美貌依旧,画像却一日日变得丑陋不堪。女演员弟弟的死亡唤醒了道林的良知,举刀向画像刺去,结果自己离奇死亡。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年轻如初。
6/10
知识的错觉
1知识的错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理解力和知识储量。
2容易产生知识错觉的原因,大多数的知识其实是在外部的世界里,在别人的脑子里,我们共享一个知识共同体,通过调用外界的知识来形成协作,这种调用太平常,太方便,以至于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活在知识的错觉里。
3人类的大脑是以适应群体思考为目标而进化的这个观点,如果脱离群体,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思考的。
5/10
使民主运转起来
意大利南北差异巨大,北富南穷。意大利开始于1970年的地方制度改革。制度改革改善了政治文化、党派合作和公民满意度,但是改革的成效是不均衡的,意大利北方在满意度和绩效上全方位优于南方。意大利南北方在公民精神上的差异已经稳定存在了近千年。不同社会在社会资本的累积上分别陷入了贫者愈贫和富者愈富的状态,跨越千年地影响了人们对合作、信任和政治参与的观念,进而造成了民主绩效的差异。
6/10
幻影公众
很老很老的一本书大概1925年。1选举制推崇的全民参与,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长期只有一半左右。2明智伟大的公众并不存在,公众这个概念是幻影。选举制之所以完成度不理想,正是因为并不存在作为整体的公众,只有一个个具体的公民。而具体的公民往往做不到真正明智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去投好手中的选票。3面对幻影公众,应该采取精英政治,将公众的时间还给公众,而把政治运作的事务交给具有专业素养的杰岀人士。
6/10
疯传
身份信号决定了社会影响的结果是模仿还是分化。对高的模仿,对低的分化。
6/10
生命的关键决定
医疗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在第一阶段,患者完全没有权利,一切听凭医生处置;20世纪70年代,赋权革命爆发,患者开始为争取医疗决定权而战;但从此以后,医生开始把一切决定权都推给患者,这种极端的方式导致患者并没有因为有了决定权就获得了更好的医治,赋权革命宣告失败;最后,正在发生着的医疗决策权的第四种形态,即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并最终做岀最有利于患者的医疗决定。
2/10
乳房
乳房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哺乳的需要,也是求偶工具。
6/10
100份菜谱讲述食物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烹饪方式是按照时间顺序是:掩埋、风干、火烤、水煮、油煎。掩埋、风干等冷处理是最古老的技术,而后出现火烤,这是人类的一项重大突破。接下来有了更具文化意义的水煮,因为水煮需要制作容器,而后才是油煎,因为油煎需要容器的升级。
7/10
烹饪、菜肴与阶级
为什么没有非洲菜肴。1高级菜肴来自于饮食的高低分化,等级化。2在农业和商业发达、国力强盛、书写能力较强、有精英阶层的地区,饮食也随之分化。非洲社会不具备这些条件。3女性烹饪角色与性别角色没有发生分离,因此烹饪很难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8/10
隐秘的知识
西方古代绘画大师之所以画得那么逼真,是因为他们用了一个失传的秘密方法,也就是光学仪器。只不过是一种真实的幻象,而不是我们眼睛真实感受到的有生命的东西。与西方古代绘画不同,当代西方和古代东方,包括中国,一直都是画家以自己的肉眼观看和描绘世界,用心灵体味世界。其实用镜子或小孔成像画画没什么不好的,比例全都正确于人于己都很好,不明白勾线条为什么不能用仪器。
5/10
诗人是没用的,诗也是没用的,还不如画家、音乐家、小说家、电影导演,作品可以卖钱。但是,人是生活在语言之中的,优美的语言,好听的话,如果让你不知不觉被潜移默化改变了,这就是诗的最大用处所在。现世的声色犬马、情色诱惑,最终的归途死亡,如果诗意地面对这些,才能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本质、存在的根本。
7/10
论扯淡
1扯淡的本质是一些空洞的言辞,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也不关心真假,扯淡与说谎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重要的差别。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说谎是一种道德上的恶劣行径,危害很大,但是法兰克福在书里说,扯淡因为彻底剥离了话语和真相之间的联系,可能对我们的危害更大。2人们扯淡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忽视了真相,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只想操纵听众,也可能是因为说话者不得不对一些自己毫无兴趣和了解的话题发表看法,还有可能是说话者根本否认获得事实真相的可能性。3扯淡文化的兴盛,对于哲学和科学研究,对于现实政治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伤害,而索卡事件和特朗普的总统生涯,最好地见证了这种伤害。哈哈哈。
7/10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1优美感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康德用了大量笔墨来讨论女性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美感。2崇高感比较复杂,在愉悦中混杂了恐惧、伤感、惊叹等其他的情感,男性是崇高感的代表。那个年代就不管政治正确的问题了。
8/10
裸猿
1人类与猿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没有体毛,所以他把人称为裸猿。人类失去体毛是直立行走的结果,是为了奔跑时散热。2直立行走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除了失去体毛,这个影响还主要体现在内脏、骨骼、生殖这几方面。3作者论述了直立行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今天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可以视为猿猴特征的遗留。4作者提出了他对人类进化的生物学解释,他认为人类祖先是一种进入幼态持续状态的黑猩猩。这点还挺不一样的。
7/10
莎士比亚
1因为一手的材料特别少。2喜欢读古典。3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演岀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因为早在它变成固定的文本之前,莎士比亚的剧本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4很多英语单词,有的是莎士比亚首次使用之后才进入英语的,有的是他用了之后,把原来的词义或者词性改变了的。学术界公认的是2000个。5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有一种一边建构什么、又同时一边消解什么的独特能力,他能够平衡像堕落和机智这样极端的个性,显然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天分,是我们揭开莎士比亚剧本神秘的古典面纱,直到今天都觉得它充满活力的根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塑造福斯塔夫对于文学的意义。
7/10
秦朝是楚国人的秦朝。1嫪毐之乱背后的政治阴谋。嫪毐的目标并不是嬴政,而应该是华阳太后和她背后的楚系外戚集团。嫪毐之乱的背后,实际上是帝太后代表的赵系外戚集团和华阳太后代表的楚系外戚集团的一次对决。2昌平君为何会使嬴政迎来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李信兵败应该是昌平君在郢陈发动叛乱的结果,而他的这次叛乱造成秦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失败。3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华阳太后会为嬴政选一位楚国夫人,而这个人应该就是扶苏的母亲。至于史书为何对于扶苏母亲没有记载,应该是触碰到了嬴政的忌讳,楚系外戚给嬴政的政治压力加上昌平君的叛乱,让他在面对楚系外戚时不由得感到如芒在背。而史官们在修筑史书时,自然也就不敢奋笔直书。
5/10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科学败给迷信有三个原因。首先,由于媒体的发展,为了追求传播效应,科学知识的严肃性被削弱。其次,涌现岀了一大批科学传播者,科学家群体就渐渐退出了科普的舞台。科学普及过程的四个阶段:传播、普及、稀释和碎片化。在19世纪前期的美国,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阶段,迷信得到了有效的压制。然而,随着媒体的兴起,理性的科学精神不断被稀释,大家在不断接受着碎片化的知识,导致了怀疑精神的丧失,这就让迷信有了生存的空间。
8/10
神祇、陵墓与学者
埃及学的基础是商博良Champollion破译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巅峰是对图坦卡蒙陵墓的挖掘。对古希腊文明最杰岀的几次大发现,是由业余考古学家施里曼所创造的。考古入门书籍。
7/10
画家生涯
中国绘画有一种对业余精神的崇拜,只会把作品给真正懂他的人欣赏。画家身份有双重性,业余精神影响下的艺术标准与艺术家现实生活和工作相悖,这个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只存在绘画领域,在小说、戏剧、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这个视角太有意思了,重点就在于不屑于钱和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