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第一部没法比啊,大同小异不说,观点也没那么有突破性了。
如何炒股炒成股东的故事。除了传记以外,观点只有重视回报率而不是规模。
演讲的技巧。每次只传播一个观点。设计一个好的故事,是有效传播观点的重要手段。呈现故事的情景和细节,比直接陈述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可以负责任地说,Paul Fussell就是一个hater,hate everything。
把美国社会分成了九层,每个层级喜欢干的事情和衣食住行写了一遍。原谅我真的觉得是一个屌丝写出来的。这段时间正好在重读红楼梦,和高鹗描写贾家的浮华一样,不正宗且充满了意淫。
怪诞行为学
很早听过这本书了,里面的一些经济学的观点也略听过一二,所以不是特别新鲜了。
又是他的老书,悲观的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坏事会永远影响他们的生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使得无助感会扩散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打击面百分之百。总是怪罪自己,把不是自己的过失看作是自己的错。而乐观的人正好相反,他们觉得坏事都是暂时的,是特定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限制了无助的时间和影响范围,而把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等这些永久性因素。
感觉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东西。还是要会利用总结经验,反复复盘。
就几个问题给与了经济学的解释。饭店收开瓶费是否合理、如何遏制假球、打击号贩子能否解决挂号难。设立“赌局”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收集人们对不确定信息的真实且负责的判断的唯一有效的手段。
硅谷模式确实是这些年很热的话题。好多人也都在分析,推门文化,试错文化,工程师文化。虽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不正确,但反官僚的特点绝对是正确无疑的。
超级老的一本书。Andrew Grove就是美国梦的代名词。但就书而言,就事论事,不咋地。团队意识,绩效考核之类的东西太空了,没什么实际内容。
老书一本,有新颖的点。就举一个例子。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的女儿Patti Davis,把自己私生活混乱放荡归罪于童年阴影,理由是父母太相爱了没有照顾她,多么的扯淡。用归咎于童年的方式博取同情是多么拙劣的技巧。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很久以前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触良多,把生物比作一个个基因外壳是之前没有听到的,我们都是负责复制基因的机器。对于神之汤的描述非常精彩,一堆基因片段的大熔炉还没有分解的细菌。另外parental investment的概念也很新颖,每个后代都是一笔生物学投资。再看一遍,还是很有感触。
碎片化创新,积木式创新,结构化管理。没什么新的东西。
最喜爱的动画片公司pixar后面的故事。这公司的企业文化注定了不可能不精益求精。数量少虽然不是质量好的必要条件,但确实让概率大了很多。里面Edwin Catmull提到的和jobs打交道那一段倒是很有意思,管理老板的必备条件,敢于提要求。
看着标题本来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读的。书的封面还是Bruegel the Elder的巴别塔。内容实在让人失望,又是无脑投资人写出来的成功学。
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是一个魅力自恋狂写出来的玩意。
这本书与其说是讲心理学,不如说把伪科学剖析了一遍,强调套路是不可证伪性。心诚则灵。哈哈
特别喜欢这类书籍。不过这本的亮点不多。
线性——评估暴行的数学方法,不该线性的地方强行线性。
推理——巴尔的摩股票经纪人,狂发邮件赌概率
回归——孩子的身高会不断回归。
存在——民意“少数服从多数”看似公平但仅在涉及两种观点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期望值——什么样的彩票值得购买?期望值大过价值的
当人们融入一个群体之后,在权威的指使下,就可能会违背良心,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虽然在心中可能并不情愿,但却难以拒绝。实验介绍的有点扯,不知道真实性有多少。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记录、统计、分析、反馈,记录下时间用到了哪里,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未来的时间安排。这么生活好累啊,虽然稍有提高效率。适度闲散不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吗。
人的适应性很强,当你适应了,再好的环境你也感觉不到,再差的环境也没关系。
朝着目标前进比实现目标要更幸福。一定的。
微、并、气、间、秘、素、假、破的审美价值观,整个东方人原始情感被推演、转化为智慧意识的美学总结,也是儒、释、道所推崇的人生哲理,也始终被中国的思想之影深深地笼罩着。
对于一点很有认同,大脑在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切换是需要时间的。工作是需要状态的,而且进入状态也需要时间。每次换频道真的是消耗时间。
可以从基因组中读出人类的历史,sickle cell anemia在非洲发病率很高,由基因突变导致,但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对疟疾的抵抗力很强。人类曾经为了抵抗疟疾,不惜以贫血症作为代价。diabetes和iron overload也都是人类曾经和环境抗争、妥协的历史产物。
暴力离婚等和亲生父母一致而不是寄养父母,表现出了遗传特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