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为什么是足球?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踢球?因为人类的狩猎基因需要找到释放的出口,而足球是最接近狩猎的运动。第二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喜欢看球?因为足球激活了人们内心的部落自我,遵循着部落的行为模式,对足球高度忠诚,并且演绎出了独特的足球文化。
1/10
免疫
单纯作为科普读物也太二了。说接种确实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人们对免疫接种的恐惧,已经超出了合理担忧的范围。人们之所以如此害怕免疫接种,是受到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局限性的影响。
7/10
赎罪
13岁小女孩一不小心干掉了姐姐姐夫的故事。
第一阶段是1935年的英国乡下田园时期,热爱写作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一个庄园主的13岁的小女儿聪慧且想象力丰富,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她亲眼目睹了姐姐塞西莉亚在管家儿子罗比的面前,脱下衣裙跃入水池的画面,其后她又偷偷的私拆了罗比写个妇姻的情书,被期间的直向粗俗的内容所震动。直到一晚,她看见姐姐和罗比交缠在一起的身影,误以为罗比强暴了塞西莉亚,恰巧当晚表姐罗拉遭人强暴,布里奥妮就认定了罗比是这起事故的罪犯,最终导致罗比入狱。
第二阶段是1940年的二战期间,罗比和塞西莉亚公布了跨越阶级的恋睛,为了洗刷耻辱罗比毅然从军,塞西莉亚也随之人伍。在残酷的战火中,二人相继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布里奥妮也随之陷入深深的自责和隗疚中。
6/10
旁观者
首先,描绘了一幅奥匈帝国旧时代的群像,从与20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奶奶,到天赋卓绝却陷入认同危机的犹太精英,少年的德鲁克旁观着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黄金时代里生活的人们,随着一战的爆发而走向没落。
其次,德鲁克遇见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大陆最优秀的一批青年思想者。这里面有思考社会历史转型的波兰尼,还有以大国外交理论成为基辛格导师的克雷默。作为德鲁克的同龄人,他们的思想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并流传至今,对今天的世界产生持续的影响。
最后,成家立业的德鲁克在新大陆看到了—批积极探索未来的美国人。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美国,富勒和麦克卢汉就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作出超越时代的预言。
6/10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英国博物学家最开始来到中国,是因为他们对神秘的东方花卉园艺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了解未知的东方,也希望在中国掌握新的园林技术。英国博物学家在中国的各种工作,离不开中国人的参与和帮助,甚至可以说,当时博物学取得的很多科学成就是双方合作取得的。英国博物学家和中国的合作,像一幕幕有趣的喜剧:英国人对于“事实”的执着,令中国人费解;英国人也接受不了,中国人所说的审美价值。而在充分的交流之后,英国博物学家发现,就算不认同中国文化,也还是需要学习对话。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也慢慢走上正轨。
6/10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人类的认知偏差如何对体育比赛产生影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都是人,行为决策无法摆脱人类认知偏差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众效应和损失厌恶效应。裁判面对主场观众的从众效应,导致了主场优势;运动员的损失厌恶效应,则导致了在目标不同的情况下,运动员竞技状态产生巨大起伏,也导致了教练员的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人类的直觉思维对随机现象的理解比较薄弱,总是试图用因果关系来解读随机现象,这种过度解读也会体现在体育赛场上。例如,篮球场上的热手效应,相信连续投篮得手的球员还会继续投篮得分;还有冰镇策略,认为叫暂停打断对方罚球能够影响对方的罚球成功率。
体育比赛中的心理激励机制,“夺冠靠防守”和“赢球靠团队”。大家对“夺冠靠防守”的强调,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激励。对比赛数据的研究分析表明,其实防守并不比进攻更有价值,但是仍然需要反复强调“夺冠靠防守”,这是对防守球员的一种额外激励。防守球员更难出彩,更难获得关注,因为损失厌恶效应的存在,还常常因为丢球而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给予他们额外的关注与心理激励。“赢球靠团队”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对那些球星阴影之下的普通球员给予的额外关注与心理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