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
接纳牡丹、诗话和词,就是想把焦虑这件事说清楚。文化传统这个宏大的命题,在史学领域经常提到的”唐宋变革”。”唐宋变革”就是说中国在唐宋之间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化。很多研究者都写过书讨论这个问题,从审美观念的变化来看唐宋变革。这个老外对中文特别敏锐,他捕捉到了理解审美观念变化的关键词。就是今天反复说的焦虑。在他之前,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6/10
弗洛伊德的使命
首先,弗洛伊德称得上是伟人,开现代心理学之先河。但弗洛伊德并不是圣人,他对母亲的依恋给了他过人的自信,也导致了对其他人的依赖感;他对父亲的反抗让他敢于反抗权威,但同时又渴望自己成为权威,导致了他的独断专行,不容批评。
其次,精神分析学派的建立及其理论核心,都打上了弗洛伊德本人的深深烙印。他非凡的洞察与理性成就了精神分析,但他的泛性论以及思想的局限性,也为学派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而正是因为他对成为权威、改变世界的渴望,让精神分析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和伦理规范,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准宗教、准政治的运动。
7/10
沈从文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第一,他出生于偏远的湘西小城,少年时经历了斑斓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异常残酷的杀戮。他以小学文化闯荡中国文坛,不仅成为最高产、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还成为西南联大教授,教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第二,支撑沈从文写作的,是他自称为”耐烦”的强大意志力和必须有所作为的生命追求。他热爱中国民众和中国文化,崇拜美与质朴的情感,但不善于进行深刻的、批判性的思考。第三,在沈从文身上还能看到民国教育界、文化界的变化:民国学风不仅有局限,也有壁垒,沈从文的破格,始终是、也应该是一种例外。同时,文化界的纷争,逐渐从个人纠纷变为派系之争,最后彻底进入政治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