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ook (Page 13)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6/10

从西游记看古代政治的成败,玉帝和如来的威严。成败取决于政治力量。围绕政治力量,说到了三方面话题。第一,皇帝是怎样保持权力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压倒性的政治力量。为了保持威严,他们会建立莫测高深的神秘感,运用恐怖的手段建立稳固制度。第二,在古代政治中,君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君臣关系的基础,是在同一个体制下分配利益。虽然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应该是有利于天下人,但古代君主只是使用这种话术,实际上的政治,则是皇帝的私产。这种关系,形成了君臣之间终日猜忌防范、权力基层盲目服从的状态。第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两个特点,其一是统治权来自神授的神权思想,这形成了执政者对权力范围外的不可控力也要负责的观念;另一个,是皇权逐渐取缔了以相权代表的制衡力量,变得既强大又不可控,这是古代政治的突出漏洞。

Posted in: Book
Tags: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8/10

把红楼梦作为传统中国家庭的分析,确实非常精彩。介绍了《红楼梦》里贾府的权力结构。贾母位居权力和地位顶峰,具体权力由主妇们掌握。大丫头和资深的仆人是贾府权力格局中的特殊角色,前者距离权力核心近,掌握信息、影响决策;后者实际操作着家族产业。

然后,我们了贾府的弊端和成因。在权力上,女性不能实际主持外部事务,引起权力失控。在经济上,严重的贪污浪费现象导致入不敷岀,根源是贾府财产的混合共有,导致了人人都参与瓜分,中饱私囊。另外,贾府不重视教育,男性的素质和品行普遍低下。

最后,我们分析了探春的改革。探春虽然能力强,改革手段也很有效,但她的身份不能处理接下来的复杂矛盾,而应该担当责任的家长中,却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所以,从家庭内部来看,贾府也是必然要败亡的。

Posted in: Book
Tags: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7/10

把小说当成历史去分析,也是挺有意思的。所讲的古代社会问题,主要涉及阶层、经济和伦理这三个层次。从阶层上来说,梁山好汉群体是一个流氓集团,流氓拥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个集团吸纳了从士人阶层流动过来的读书人出谋划策,同时,又努力将影响力扩大到绅士阶层。从经济上说,由于土地政策偏向小农经济、城乡无法消化过剩生产力、技术得不到发展等因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反复出现的饥荒引起了流民暴动,这是流氓集团产生的经济背景。梁山上的经济生活里没有生产环节,只是一种消费上的共产,但他们劫富济贫后的再分配,有促进流通的经济作用。从伦理上说,梁山是做不到替天行道的,在初期,他们实行的是帮会的仁义观念,朋友义气高于对父母尽孝,无视对朝廷尽忠的伦理。形成规模后,为了权力集中,也开始实行忠义和门第的伦理了。至于他们生活中的禁欲色彩,是古代底层社会伦理的一个特点。

Posted in: Book
Tags:

The Vanquished: Why the First World War Failed to End

The Vanquished: Why the First World War Failed to End

6/10

战败者

没有太多的新观点。民主与民族自决原则,美好的两个概念,美国总统威尔逊理想中的一战战后新秩序。然而当这一切无法完全兑现时,反而形成了战败国极端民族主义的旗号,催生这些国家的复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一战刚结束时,二战的爆发就已经决定了。

Posted in: Book

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The Market-Beating Strategies of Value Investing’s Legendary Bargain Hunter

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The Market-Beating Strategies of Value Investing's Legendary Bargain Hunter

3/10

邓普顿教授教你逆向投资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废话全是。

Posted in: Book

Ever Since Darwin: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Ever Since Darwin: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1/10

自达尔文以来

好二的一本书,又来炒冷饭。觉得别的科学家一开始对进化论理解不准确,达尔文一开始不是这个意思,后来才接受。你妹的谁在意达尔文什么时候接受,总之最终被认为是对的不就行了吗?都怪袁隆平。

Posted in: Book

DisneyWar

DisneyWar

7/10

迪士尼战争

迪士尼的危机。从1926年正式创立到今天,迪士尼从一个单纯依靠IP的内容公司,变成打通内容、渠道、衍生品全产业链的商业帝国,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迪士尼曾经两次来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表面上看,是靠Michael Eisner和Robert Iger两任CEO力挽狂澜,但归根究底,是企业两次依靠商业模式转型找到新的发展驱动力,从而转危为安。在Michael Eisner时代,迪士尼通过重塑动画业务、售卖电影录像带、开发衍生品三个大招,把公司市值从十几亿,带到了将近300亿。这个模式之所以能确定下来,是因为公司的领导层形成了紧密的铁三角关系,Michael Eisner负责企业战略,卡曾伯格负责内容创意,伟尔斯负责从中协调。伟尔斯的意外身亡,让稳固的三角结构崩塌,Michael Eisner走上独断专行的道路,迪士尼的发展也陷入低谷。在Robert Iger时代,迪士尼凭借自己强大的渠道和衍生品开发能力,收购了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等优质内容生产商,从一个自产自销的企业,变成了资本力量强大的商业帝国。

Posted in: Book

北平历史地理

北平历史地理

7/10

很不错的北京历史地理同时介绍的书。北平小平原上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卢沟桥位置为代表的古代大道,一条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这条古代大道,和最原始的北京周边定居点——蓟城的形成关系极大。介绍了北京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周至隋唐的北方边疆之城,对应的是蓟城;第二阶段是,辽金时期形成中的国家中心,对应的是辽南京和金中都;第三阶段是元明清的王朝都城时期,也就是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着重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北京的地理地位,二是北京的水道与给水问题。北京靠近北方长城带,历史上是南方的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地带。不同文化间冲突与交流,促成了北京从早期的地方城市,逐渐上升为北中国的政治中心,乃至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对每一时期的城址,周边的河湖水系,都做了分析,揭示了历代城市发展中如何寻找农业灌溉和漕运的水源,以及为此采取的相关水利工程措施。

Posted in: Book
Tags:

Mr. Selden’s Map of China: Decoding the Secrets of a Vanished Cartographer

Mr. Selden's Map of China: Decoding the Secrets of a Vanished Cartographer

7/10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一幅地图引出中英贸易历史,由小见大的角度非常好。“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指的是一幅由17世纪英国学者塞尔登收藏、捐赠的明代中国航海图。这幅地图上呈现的特质表明,这是一幅用于航海的实用性地图,它的准确性相当高,且兼顾了磁场特性。塞尔登是英国较早研究海洋法的法学家,也是一位掌握数种亚洲语言的东方学家,他相信东方学中藏着改变现有知识的力量,因此才会花重金收藏这幅自己看不懂的中国地图。东印度公司下属的丁香号船长萨利斯,他有可能是塞尔登遗嘱中提到的将这幅航海图从亚洲带到伦敦的英国船长,他的航海冒险经历是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与交流的缩影。

Posted in: Book

The Savage Mind

The Savage Mind

2/10

野性的思维

解剖原始人的一本书,很一般。原始人所拥有的具体性科学,它像修补匠,是从具体事件不断归纳结构,而现代人的科学思维是先确定一个结构,再把事件纳入到结构中。原始社会的图腾制度和命名制度,它们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愚昧,不合逻辑,在深层结构上其实是合理的。而且,我们现代文明的制度和原始人的制度在这种深层结构上其实也没有本质的不同。

Posted in: Book

Plagues and Peoples

Plagues and Peoples

6/10

瘟疫与人

人和瘟疫之间的博弈是一场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当人类产生抗体、疫病变成儿童病,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共生共存。这种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一旦发生战争,瘟疫成为生物武器,和人类同步进军,它们不仅改变了战争的结果,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瘟疫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家的内部形态,人在跨越地理版图的同时,还要征服看不见的疾病版图。瘟疫影响文化,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瘟疫迫使人类演化出各种各样的预防手段和心灵疗法,以宗教文化的方式流传下来。

Posted in: Book

Hyperspace: A Scientific Odyssey Through Parallel Universes, Time Warps, and the 10th Dimension

Hyperspace: A Scientific Odyssey Through Parallel Universes, Time Warps, and the 10th Dimension

6/10

超越时空

多维空间的问题,基于纯想象。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提出多维空间理论。这是因为,科学家们一直相信宇宙的底层规律应该是简洁优美的。一些看起来非常复杂的自然定律,当我们在多维空间中对它们进行表述时,就会变得简单优美,所以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增加时空维度的方式,来寻找一个简洁的统一理论,多维空间理论就这样诞生了。

多维空间理论给当代物理学带来了怎样的变革。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量子理论的出现让四种基本力中除了引力以外的其它三种力得到了统一。但由于标准模型始终无法包容引力,所以物理学界逐渐走入了量子论和相对论泾渭分明的死胡同。这时,超空间理论以十维超弦理论的形式再次出现。十维超弦理论不仅能解释粒子的本质,也能解释时空的本质,从而令量子论和相对论实现了互相兼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针对多维空间理论的质疑:多维空间理论可以被验证吗?有实际价值吗?多维空间理论和弦理论目前的确无法进行实验验证。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可以找到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我们不能因为多维空间暂时无法被观测,就否认它的价值。此外,由于弦理论可以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因此有可能解释像宇宙大爆炸起源这样的人类目前无法回答的终极问题。

Posted in: Book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

6/10

提出了独特的1940体制历史观,认为日本战后的经济体制与战前的国家统筹不可以割裂看待。正是这种由政府根据描绘经济蓝图,由上而下统筹国家资源调配的1940体制造就了日本的奇迹,让日本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广场协议,日本经济体制已经做出了一些变革,比如金融市场已经向国际资本放开,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推进了日本邮政和日本国铁的私有化,在产业领域“国退民进”等等。

Posted in: Book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

8/10

残酷的政治家、恐惧症患者以及终身学习者。朱元璋以猛治国、大搞特务网、诛杀功臣、迫害知识分子,是个残酷的政治家。从早年起家开始,朱元璋就一直处于孤独当中,得到权力之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防备假想敌。因为皇位得来不易,所以朱元璋对皇位能不能延续,一直心存焦虑,认为朱元璋是位恐惧症患者。朱元璋无论是在流浪生活中,还是在军营里、在作战时或者后方,都随处学习,喜欢接近儒生文人,还把汉高祖刘邦当作学习榜样,称得上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朱元璋能够崛起并成功夺得天下,更主要是朱元璋时刻能根据不用场景,精准调用多种不同的人格,跟着趋势来调整自己的策略。第一阶段,农民时期,生活困苦,此时的朱元璋虽然不甘愿受压迫,但是主要是忍耐。第二阶段,流民到起义军大帅阶段,流浪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洞察人性,注重结交英雄,坚强果断,有勇有谋,体现出了极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军事才能。第三阶段,起义军领袖阶段,注重收买人心、眼光远、格局大、谋略深,调用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尤其是朱元璋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实力不断壮大。后来朱元璋逐步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第四阶段,称帝之后,发挥权力威势,巧妙调整与功臣们的关系。作为大明王朝的顶层设计者,先是废除丞相制度,从官僚和皇家共治的阶段,转变成官僚成为奴才、皇帝独裁的阶段。其次是打击贪官、诛杀功臣。还设立了特务网,后来成立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掌控,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实行种种酷刑。

Posted in: Book
Tags:

Nature Via Nurture: Genes, 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Us Human

Nature Via Nurture: Genes, 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Us Human

7/10

先天后天

先天后天共同决定命运。基因会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会表达。基因是人类的帮手,不是入类的主人。基因不会约束人类,反而是人类的行为在支配基因。但能不能随意地塑造人的行为,改变人性?在像约翰•华生这样的后天论者看来,后天环境是影响人性的唯一因素,通过奖励和惩罚,我们可以随意改造人性。但许多实验已经说明生物并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具有天生的本能和喜好。连猴子这样的生物都无法随意改造,更不要提改造拥有高等智慧的人类了。后天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先天的基础之上,想要违背生物本能,随意改造生物,是不现实的。

Posted in: Book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4/10

正义的慈悲

美国黑人民权律师史蒂文森借助”麦克米利安冤案”,了解到了美国司法制度中的阴暗侧面。总体而言非常白左的书。

一起回顾了”麦克米利安冤案”,了解到麦克米利安是如何从一个遵纪守法、勤劳本分的黑人林木业经营者被“妖魔化”成为一个杀人犯,在史蒂文森等民权律师的不懈努力下洗脱了冤屈。

美国司法中的“苦难”,分析了苦难形成的原因。大规模的监禁政策不仅让美国成为世界上囚禁罪犯最多的国家,也在美国司法体系内形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加之美国司法体系僵化且受困于政治的操控,以及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思想,黑人等弱势群体成为了大规模监禁政策的最大牺牲品。

Posted in: Book

三生石上旧精魂

三生石上旧精魂

6/10

首先,在汉化进程里,印度佛教人物原始形象大多经历了许多改变和加工。比如四大天王里多闻天王的身份,在过去近千年里被不断矮化,他的职能也渐渐被中国本土的人物瓜分;他的儿子那吒汉化成了李哪吒,被赋予了很多点铁成金的法宝和能力后,那吒形象也从原本的五头六腕也最终定型成了三头六臂。

其次,宗教运转机制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鬼和轮回系统的形成,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才延伸出孟婆汤和月老,以及前生后世的情缘。

最后,在运转机制下的修炼存在什么样的约束条件,禁欲为例子。修道要禁欲是从佛教传入后才有的。欲障的概念引入后,我国出家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出现了彻底的转变。

佛教为国家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产,还远不止于本书提到过的小说故事,比如古建筑里的佛寺、石窟;比如国画中的佛画、写意;比如琵琶、胡琴、羌笛等等来自于佛教国家的音乐;比如跟着佛教传来的藏医;比如从清谈、禅宗衍生出来的禅诗;比如中国哲学与佛教融合后产生的玄学,以至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等。

Posted in: Book
Tags: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6/10

道德原则研究

在休谟看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前者研究是非真假,后者研究好坏善恶,我们不能寄望从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直接推导出第二问题的答案,因为二者遵循全然不同的逻辑,这就是休谟在“实然”与“应然”或者说在“是”与“应当”之间做的两分。理性在道德生活里扮演着非常有限的角色,既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也不能单独驱动我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它仅仅是欲望和情感的奴隶,为情感和欲望所定下的目标提供辅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意味着拥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德性。这些德性有助于整体社会公益,让人感到愉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需要道德。

Posted in: Book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8/10

人类理解研究

休谟是哲学家里少数清醒的。主张用牛顿式的,基于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哲学。休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主张人的一切知识最终都来自感觉印象,在感觉印象之上形成的观念,并通过相似关系、时间或空间中的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对这些观念进行联结。休谟的经验主义颠覆了因果关系的绝对确定性,和归纳法的绝对有效性,对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如果我们相信了这些原则,当我们在各个图书馆浏览时,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呢?拿起任何一本书。我们都可以问:它包含关于数量和数字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吗?没有。它包含关于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推理吗?没有。那么,我们就把它扔进火里,因为它所能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

Posted in: Book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6/10

论灵魂的激情

笛卡尔:幸福的秘密,并不在于牢牢控制那些身外之物永不放手,而在于面对世事无常的纷扰和身体的各种影响,仍然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感觉与情绪。合理有度的激情管理,才是幸福的关键所在。

Posted in: Book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

7/10

写这本书,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绝密文件《绝密会见录》,这份文件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翻译官林出贤次郎给日本政府秘密发出的情报。《绝密会见录》是直接史料,所以它记录的内容也更加真实可信。调查和研究了从1932年11月开始到1938年4月之间的伪满洲国的历史。根据他的发现,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军为了占稳东北,决定邀溥仪来做伪满洲国的皇帝,双方虽然各有所图,也还是相对友善。但是,随着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溥仪越来越失去了和关东军周旋的筹码,在礼仪规制、政府人选甚至家务事上都失去了自主权,最终沦为了傀儡皇帝。最后又通过吉冈安直与溥仪家族的关系,为你展现了溥仪在伪满宫廷中的真实处境。伪满洲国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溥仪的弟弟溥杰在接受中田整一的采访时说:“我们为了复辟清朝而利用关东军,关东军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们,伪满洲国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这样一种组织。”

Posted in: Book

Black Hole: How an Idea Abandoned by Newtonians, Hated by Einstein, and Gambled on by Hawking Became Loved

Black Hole: How an Idea Abandoned by Newtonians, Hated by Einstein, and Gambled on by Hawking Became Loved

8/10

黑洞简史

里面举的例子很有意思。首先,黑洞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叫作视界。越过这个边界再往里,由于光都没有办法出来,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知道里面发生的事。黑洞的这个边界并不是一个固体表面,如果你冒险往前跨了一步,走到了黑洞的视界里面,你感到的并不会是撞到岩石的痛苦,而是广阔的空间。如果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50亿倍,那么距离你从黑洞边界下降到最后被撕裂的地点还有21个小时。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回过头看看位于黑洞视界外面的宇宙,你会看到宇宙未来发生的事情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疾驰而过。你手表上的每一秒钟,意味着外面世界过去了几十亿年。而如果在你越过黑洞视界的同时,你的一个队友在外面看到了你,他会看到你似乎在那里静止不动,永远保持年轻,永远不会被毁灭。

黑洞是可以被看到的。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视力范围,人类不再仅仅依赖可见光来观察宇宙,而是可以通过收集各种宇宙射线来研究宇宙。黑洞在吞食恒星的过程中,会向外发射出X射线,人类在捕捉了这样的X射线后,可以反推出那个位置的天体的密度,从而证明黑洞的存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引力波的探测看到黑洞。

Posted in: Book

How We Feel

How We Feel

7/10

情绪是什么

感受为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也是进化的产物,它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三种感受,分别是愤怒、焦虑和快乐。愤怒是一种防御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恐惧的情绪,容易愤怒的人携带有低活性的A基因,如果成长环境不好,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岀现暴力行为。愤怒会给心脏带来损害,我们避免愤怒的方式是通过适当地发泄和转移注意力来控制,也可以通过鄙视对手来调节。焦虑和恐惧不一样,恐惧有具体的对象,而焦虑没有。它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主要来源于我们大脑的杏仁核区域。虽然我们不喜欢焦虑的感觉,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焦虑能帮我们回到有意义的道路上。快乐的意义,真正感受到内心快乐的人会表现出迪歇恩的微笑,这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一个人更加长寿。1952年美国棒球联盟球员照片上的微笑,用这个指标来预测他们的寿命,研究发现露岀真心笑容的人比假笑的人平均多出了8年的寿命。真心的微笑眼角肌肉会收缩。

Posted in: Book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7/10

如何读懂经典

挺好的总结评价各种文学作品,装逼必备。

书中提到十句适用于社交场合的莎翁名言,就是莎士比亚进入日常生活的一种证明。针对不同的社交场合,莎翁有不同的洞见。比如,如果你一时不知道怎么形容内心的愉悦,你就可以说,”静默是表达快乐的最佳方法,若能说岀自己多快乐,那表示并不够快乐” Silence is the perfectest herald of joy: I were but little happy, if I could say how much. Lady, as you are mine, I am yours: I give away myself for you and dote upon the exchange.;如果你没有时间和刚刚碰面的人好好聊天,你可以说,”往后若逢天时地利,望再跟您多多结识”;如果你和人谈到一个无解的问题,想表达自己的无奈,你可以说,”苦难的人无药可医,只能怀抱希望”;如果你忘记了眼前聊天人的名字,不知道怎么圆场,可以说,”名字有何意义?玫瑰不管叫什么,都一样芳香”。这些名言名句,都岀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的社交语言,很多灵感都来自这样的文学经典。

比如,希金斯给我们提炼了六个已经成为日常英语词汇的文学典故,每一个都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而这些词汇已经融入了西方的文化社会之中。

比如”浮士德契约”,这是指现在就有好处但最终会带来毁灭性后果的交易,出自歌德的著作《浮士德》。书里,浮士德将灵魂卖给魔鬼,以此换得一辈子的享乐和知识。从现代观点来看,浮士德就象征着人类追求世俗体验时会伴随的危险。这个”浮士德契约”,大致对应于我们中国人的成语”饮鸩止渴”,其实是目光短浅的一种做法,眼下是有好处的,可是长久地看,坏处就越来越明显,也就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

比如”弗兰肯斯坦”,这是指在大众文化中,科学失控的象征。这个词汇出自”西方科幻文学之母”、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一般人经常误以为弗兰肯斯坦是那个可怜怪物的名字,但其实是创造他的那位博士之名。

又比如”拜伦式英雄”,这是指性格有缺陷、无法无天又令人钦佩并且雄心勃勃的人,他们会依循自己一套道德观来行事。这类角色多岀现在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中,而拜伦本身也是这样的人。如果下次你再在文学作品中看见形容某人”拜伦式”的,你就会明白,哦,这个人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天才,但是我们可能不会太喜欢他。

有一些经典的语句,经常被有见识的人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引用,其实都出自经典文学名著的结尾。比如,当我们要形容自己在生活的逆境面前不想放弃希望,但往往又力不从心,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挣扎,像逆流中的扁舟,不断被榔头推向过去”,这就是岀自著名的美国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

如果我们听见有人在诉说家庭生活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会听见以这样一段话,”她以身为海军军官的妻子为荣,但她也得付岀代价,战事一旦再起,便又要担惊受怕;这职业就是这样,只要天下天平,家庭的价值比效忠国家更重要”。这出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劝导》的结尾。

Posted in: Book

Under Western Eyes

Under Western Eyes

6/10

在西方目光下

身世不明的俄国大学生拉祖莫夫一心在彼得堡求学。一日,成功暗杀政府大臣的同学霍尔丁突然前来求助。几经挣扎后,拉祖莫夫告发了友人,导致后者被捕并很快被处以极刑。接着,因此告密经历,他被当局派往日内瓦监视那里的俄罗斯革命者,结果遇到霍尔丁的妹妹。两人相互倾慕,拉祖莫夫最终选择对其说出实情,却被革命者施暴致残。拉祖莫夫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在小说一开始就陷入坦荡的绝望之中,到最后却仍然活着,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Posted in: Book

The Overflowing Brain: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the Limits of Working Memory

The Overflowing Brain: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the Limits of Working Memory

6/10

超负荷的大脑

列举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脑子不够用的情况,由大脑中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引起的。工作记忆是贯穿的核心概念。通过弗林效应这一著名的心理学现象,指出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越来越复杂的电影和游戏在客观上强化了人们的工作记忆,导致了人类智商的不断进步。给出了一系列实际可操作的脑力训练方法,其中既包括我们熟知的看书、下棋、跳舞和弹奏乐器,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冥想,甚至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电脑游戏。不过想要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从事这些活动都要保持较高的频率和强度。

Posted in: Book

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6/10

行为

一部关于行为的“编年史”,看看暴力与善意的行为到底是如何进化的。曾经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讲,都是从自己童年时代开始就有的一个暴力幻想开场。他无数次幻想自己在希特勒自杀之前抓到他,并用一把枪指住他罪恶的脑袋,然后怎么样?他会让希特勒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痛苦中尖叫,直到每一秒钟都如地狱中的永恒。他说,每当这种幻想出现时,他都会感觉到心跳加快,脸上泛红,拳头紧握。我们对待暴力的态度。我们并不憎恨暴力,我们憎恨与恐惧的是错误的暴力,错误情境下的暴力。当暴力是“对”的,我们热爱暴力。我们为之欢呼、颁发勋章,与暴力的英雄交配。行为很多时候确实是说不准的。

Posted in: Book

The Magic Lantern: An Autobiography

The Magic Lantern: An Autobiography

6/10

魔灯

可以理解为渣男最后的忏悔录。曾说,自传《魔灯》是他仅有的一部投入了自己全部文学抱负的作品。童年、父母、宗教、影像、女人、婚姻、戏剧、死亡。他将创作灵感和经历一一写了下来,同时又以一种让人吃惊的方式坦言自己的滥交、冷漠、不忠、说谎、多疑和愤怒,甚至是大便失禁这样的身体隐疾,以及曾经崇拜纳粹的经历,都写在这本书里,坦白的程度相比卢梭的《忏悔录》有过之无不及。

Posted in: Book

故事课

故事课

7/10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听故事?在《人类简史》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分成两支,智人,也就是咱们的先祖这一支,还有尼安德特入,他们已经灭绝了。打猎的时候,尼安德特人说,我们去森林里打兔子。可智人却说,咱们去森林里找仙女。可当时很多人就相信它是真的,然后演化出各种各样复杂的行为仪式、情感、表达,这就让我们这个群体凝聚在一起,变得非常有力量。所以,喜欢故事,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人类社会最底层的组织力量之一。

Posted in: Book
Tags: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6/10

书中记载十二月纪历法、农业种植方法与医学养生方法,吕不韦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施政纲领融会于国计民生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向人民灌输自己的政治理念。

探讨了宇宙本源以及对人的认识等形而上的问题。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种叫做太一的精微物质组成的,而太一是不停运动的。同时,它也提出了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并在其中寄托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吕不韦企图借由这本书的影响力,从上而下、由近及远地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到天下各处,从而最终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

提出了非常完整的治国理论。它最关键的主张就是要效法天地,认为人类应该按照天地之间的关系来建立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它还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以及施行德治的方略。它融会了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兵家等诸家学说,吸收了各家思想的有用成分,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施政思想,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Posted in: Book
Tags: